发布日期:2025年06月29日 昨日,全球医疗界接连传来帕金森病治疗领域的重磅消息。中国瑞金医院联合中科院发布首款自体干细胞疗法,成功让患者术后一个月独立行走;马斯克旗下Neuralink则展示新一代脑机接口技术,植入速度提升11倍,为肢体控制提供新方案。 国内干细胞移植突破 瑞金医院与中科院历时三年研发的“UX-DA001注射液”成为焦点。该疗法通过患者血液细胞诱导高纯度多巴胺前体神经元,精准植入病灶区。66岁首位患者沈女士术后一个月即恢复自主行走,震颤、僵硬等症状显著改善。研究团队强调,该技术规避了传统异体干细胞的排异风险,且无需终身服药,标志着帕金森治疗进入“个体化再生医学”时代。 无创电刺激技术革新 同期亮相的TIS无创深脑电刺激技术引发关注。通过头皮电极释放高频电流,在丘脑底核形成低频干涉电场,精准调控异常神经活动。临床数据显示,该技术可改善运动迟缓、步态障碍,且无需开颅或植入设备,尤其适合高龄及合并症患者。专家表示,TIS与药物联用可产生协同效应,未来或成轻中度患者的首选方案。 脑机接口加速临床落地 Neuralink昨日公布7例植入手术进展,新版手术机器人实现单电极1.5秒植入,速度提升11倍。首位患者Nolan已实现纯意念控制电脑光标,甚至联机游戏、操作机械臂。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植入体明年将扩展至语言皮层,解码词汇与思维,为丧失语言能力的帕金森患者带来希望。马斯克透露,未来三年电极数量将增至2.5万条,覆盖全脑交互,彻底改变人机协作模式。 多模态治疗布局未来 除上述技术,瑞金医院推出的“情绪X光机”通过脑电、眼动等多模态数据融合,精准诊断早期抑郁并发症;国内首个VR心理治疗系统“虚拟人生”则通过沉浸式场景训练,改善患者情绪与运动协调。与此同时,基因疗法药物尼普洛获批,以无创给药实现终身疗效,与中医药《昌盛除颤汤剂》形成互补,为患者提供多样化选择。 技术普惠与挑战并存 尽管突破频发,但技术普及仍需跨越成本、伦理等门槛。瑞金团队计划优化便携式TIS设备,降低居家治疗门槛;Neuralink则聚焦自动化手术与全脑接口研发,目标是“让人类大脑与外部世界无缝连接”。专家指出,未来五年,帕金森治疗或将从“疾病管理”转向“功能逆转”,但需警惕技术滥用与生物安全风险。 如需了解更多帕金森技术突破详情,欢迎微信咨询liubaofang,获取最新科研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