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9日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二院”)在帕金森病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由该院临床营养科曾婷教授与神经科朱蔚文教授合作开展的一项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采用肠道菌群与地龙蛋白联合疗法,能够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这一研究成果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以及便秘、焦虑、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依赖于药物和手术治疗,但长期使用药物会产生副作用,且疗效逐渐减弱。 广医二院的研究团队针对这一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肠道菌群与地龙蛋白联合疗法的治疗方案。肠道菌群在人体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包括帕金森病。地龙蛋白则是一种从地龙(蚯蚓)中提取的活性蛋白,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 在这项临床试验中,研究团队共招募了46名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额外接受肠道菌群和地龙蛋白联合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继续接受常规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帕金森病量表(UPDRS)总分显著降低,平均改善幅度达到35%。此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D-24)评分、焦虑自我评分量表评分以及便秘评分也均有显著改善,分别降低了28%、16%和53%。这些数据表明,肠道菌群与地龙蛋白联合疗法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还能显著缓解其非运动症状。 在安全性方面,试验组中仅有1例患者在治疗初期出现轻度湿疹,一周后自行消退,未影响继续治疗。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显示出该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广医二院神经科朱蔚文教授表示:“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揭示了肠道菌群和地龙蛋白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并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期为广大帕金森病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临床营养科曾婷教授补充道:“肠道菌群与地龙蛋白联合疗法的成功,不仅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借鉴。我们期待这一疗法能够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帮助更多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业内专家认为,肠道菌群与地龙蛋白联合疗法的成功应用,标志着帕金森病治疗领域的一大进步,为未来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总之,广医二院的研究团队通过创新性的联合疗法,为帕金森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疗法有望在临床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